西亭脆餅
作為通城特產的典型代表,脆餅可謂是陪伴著很多老南通的童年的經典記憶,餅底的酥脆,芝麻的香甜,放學以后的零食之良品,而這香脆的味道卻不知道陪伴了多少人的童年時光。小編仍然記得,一條一條細長的酥餅,配一杯茶水,還有爺爺奶奶輩的嘮嗑聲,一直都是童年常見的光景。
西亭脆餅選用上等精白面粉為主料,經二十八道工序,用手工制成。脆餅用微火烘烤,表面黃而不焦;脆餅的工藝考究,每只餅有十八層次,用開水泡餅,則層次清晰可見。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:“西亭脆餅十八層,層層分明能照人,上風吃來下風聞,香甜酥脆愛煞人”,大概是對它最簡練的概括和褒獎了吧。
白蒲茶干
白蒲茶干,又稱白蒲“三香齋”茶干,可謂是南通久負盛名的漢族傳統(tǒng)風味小吃,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了。茶干,實為以一種豆腐干,選用優(yōu)質大豆,多種香料精制而成,味美香芳,富有韌性,色澤美觀,形狀方且薄,別具一格。
“白蒲茶干”始制于清朝康熙年間,一們姓屠的湖州人在白蒲北街開的一豆腐干店,店號“三香齋”,又名“屠三香”。白蒲北街乃南北交通要道,商業(yè)較盛,店鋪林立,來往商人、小販很多,每日清晨,商民、街坊鄉(xiāng)老、小販等都喜歡坐茶館,閑談生意經,山海經,一邊談心,一邊買來屠氏的豆腐干佐茶。因其近似茶色,又是名茶配食的佳品,故取名茶干。到康熙丙子年,由于加工工藝精細,用料考究美味可口,算得上色、香、味俱佳,茶干上模壓店號,很有特色,被譽為白蒲一絕。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時,地方官特別選擇了“三香齋”茶干作為貢品,請皇上品嘗,乾隆嘗后甚悅,又聽該店獨家經營的介紹 ,便御筆寫下“只此一家”的題字,賜予褒揚。屠氏得此御筆歡喜欲狂,并將“只此一家”制成金字匾額,懸于店堂,自得御筆“只此一家”,“三香齋”茶干馳名大江南北。
如皋董糖
董糖是明末如皋名士冒辟疆的愛妾董小宛親制而成。據清道光庚寅年《崇川咫聞錄》載:“董糖,冒巢民妾董小宛所造。未歸巢民時,以此糖自秦淮寄巢民,故至今號秦郵董糖?!?/span>
如皋董糖,是一道美味可口的漢族名點,屬于蘇式糕點,產于江蘇如皋。主要以精白面、白糖、芝麻、飴糖為原料,經選料、熬糖、制糖芯、制糖骨、成型等工序而成。制芯系將芝麻焙炒、研磨,先分離皮仁,再焙至淺黃?;鸷颉r間必須恰到好處,方不至生焦,使麻香濃郁。糖骨的熬制過程,要求保證其延展性良好,順利成型。最后工序為將糖骨展開,均勻配以糖蕊,反復包褶,壓切成型。成品為扁長方體,色白微黃,層次分明,剖面可旋狀紋理,中心呈丹鳳眼狀;入口易化,酥松香甜,回味久長。
海門羊肉
海門羊肉乃海門的著名特色,具有高蛋白、低脂肪、低膽固醇、肥嫩鮮美、食而不膩、營養(yǎng)豐富、老少皆宜的特點。長江中下游肥嫩的青草培育出了“海門山羊”獨特的鮮美肉質,使其成為國家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品種之一,再輔以千百年來精益求精的烹飪技術,紅燒海門山羊肉成為膾炙人口的中國地方特產一絕。
海門羊肉一般都在冬天制作,可拌上粉絲、青菜心用原湯白燒;還可以用上醬油、冰糖和少許羊油紅燜。三種吃法別有滋味,同中有異,異中有同,妙不可言,如果在假以鄉(xiāng)村自釀米酒邊吟唱,邊大快朵頤,邊互換情感,猶如冬天里的一盞火爐,更會增長蓬勃食欲,將冰冷的冬天捂的暖烘烘、熱乎乎。
那些停不下來的傳統(tǒng)茶食
林梓潮糕
林梓潮糕是江蘇如皋地區(qū)漢族傳統(tǒng)糕類名產。始創(chuàng)于清雍正壬子年(公元1732年),距今近三百年的歷史。為江蘇特產、江淮地區(qū)名點,名傾大江南北,《江蘇名菜名點》一書曾作介紹?!袄先f和”茶食鋪 就因制作潮糕而出名。幾百年歲月流逝,“老萬和”依然古樸典雅,聲名遠鐸,保持著傳統(tǒng)手工工藝的特色。其工藝精細、配方獨特、用料考究。以上乘粳米為原料,踞春手篩,拌和白糖、桂花、松仁、桃仁等,荷葉墊籠底,制成圓形糕坯,輔以精湛、稔熟之刀工,紋理清晰、疏密均勻、深淺適中,水蒸而成。出籠不粘手,久放不落屑,香而不濁,甜而不膩,柔潤爽口,清雅純正,既是長壽食品,又是饋贈佳品。
正場熏糕
正場熏糕,為江蘇省南通市漢族傳統(tǒng)糕點名產,產自通州區(qū)正場鎮(zhèn), 距今已有近500年歷史。正場熏糕用料考究,制作精細,它采用上等糯米、芝麻為主要原料,加入適量的白糖、素油、桂花和椒鹽等材料,經過二十多道工序,最后微火熏制而成。它顏色淺黃,酥而不焦,脆而不散,糕成長方形片狀,厚薄均勻,單片在自然光下有透明感,有一股撲鼻香氣,令人望而生津。熏糕形似麻糕,松脆香甜,甜中帶咸,風味獨特,口感細膩又遠在麻糕之上。此外,正場熏糕已被評為江蘇省供銷系統(tǒng)優(yōu)質產品,并赴京參加全國食品展銷會,榮獲中國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獎。
嵌桃麻糕
嵌桃麻糕是江蘇省南通地區(qū)的漢族名小吃,主要由芝麻粉、白糖、炒米粉及核桃仁等原料制成。色澤金黃,味道香、甜、松、酥,有芝麻的清香。嵌桃麻糕,相傳有百余年歷史,當時,通州城內,有一姓許,名松甫者,于東門設一“鼎泰”號雜貨店,以產茶食糕點為主,在外埠亦有店鋪經營。后來,許氏于清朝府內捐得一官,常有上等茶點進貢。唯獨通幫老師傅所作之嵌桃麻糕,選料精細,加工講究,味美可口,頗有特色,最為著稱。從此,南通“鼎泰”麻糕被譽為“官禮茶點”,揚名于天下,脆餅問世后,麻糕、脆餅媲美,為南通兩大聞名特色產品,越來越引起中外人士、海外僑胞濃厚的興趣。
石港窨糕
窨糕是江蘇省南通市千年古鎮(zhèn)石港的一種漢族特色糕類名點,是傳統(tǒng)的應時茶食。說它傳統(tǒng),據石港九如齋茶食店的后代回憶:他祖上為避戰(zhàn)亂,從鎮(zhèn)江搬來石港從業(yè)已150多年了;說它應時,是指每年從驚蟄至立夏供應近兩個月,過了立夏市場上就沒得供應了。
窨糕,本名印糕,因每塊糕上均用桃紅印花而得名。民國初年,石港德興祥茶食店老板姚少庭雖讀而未成,沒有考取功名,平時卻咬文嚼字、文乎文乎,竟將“印糕”改名為“窨糕”,其他茶食店也跟著標新立異,改“印”為“窨”;南通城內的幾家大茶食店中,有的茶食師傅就是石港人,也跟著叫“窨糕”。于是約定俗成,直到現在還叫“窨糕”。
缸爿
缸爿(南通話中發(fā)音類似”鋼板“),又稱“斜角兒”(南通話中發(fā)音類似"恰棍兒"),是南通市民價廉物美的面食,屬于燒餅的一類,常作早點。顧名思義,“缸爿”就是水缸被打破后的碎片,能夠成為點心食品的名稱,或許是因為缸爿的“斜角兒”(菱形)形狀。也有人說是因成熟工具是缸爐,成品分兩片,所以稱之為缸片。
缸爿不僅名稱、形狀獨特,其口味也是獨特的,低脂低鹽,芝麻和蔥花的香味也是淡淡的,不似油酥燒餅那般流油溢香。南通的缸爿可能在全國也就是“獨一份”,然而如今南通的正宗缸片也越來越少了。
不得不提的通城海鮮
天下第一鮮文蛤
天下第一鮮又稱炒文蛤,炒月斧,是一道經典的漢族菜肴。文蛤為海產貝殼類。因蛤肉富含氨基酸與琥珀酸,其味非常鮮美,素有“天下第一鮮”之稱,被歷代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視為珍饈。(梁〕元帝特作文贊美“蛼螯味高”。《酉陽雜俎》載“隋帝嗜蛤,所食必兼蛤味,數逾數千萬矣?!彼稳首诎淹掤暈檎湮丁W陽修的初食蛼螯詩中說雞豚魚蝦都不能與蛼螯比美,并恨自己吃文蛤太晚。
海蜇
海蜇,是江蘇的特產水產品,盛產啟東于呂四沿海,身體半球形青藍色,半透明,上面有傘狀部分,下面有八條口腕,口腕下端有絲狀器官。如同漂浮在水面上的一頂帽子。以質量上乘,加工精細聞名,是我國“海產八珍”之一。用白灑、香菜和胡椒粉調制的海蜇泠盤,脆嫩、透明、爽口。
河豚魚
南通人民素來對河豚魚有著不一般的熱愛,也許是因地處海邊,受不住這毒物的美味誘惑,紅燒出的河豚魚味鮮肥美肉質嫩如瓊脂,配上綠葉蔬菜,其它的食物都似成了配角。若是吃不完,打包回家大鍋燒水,放一把細面,煮成了一碗湯濃味美的河豚魚面便成了一頓奢華豐盛的通城早餐。
長江四鮮
長江四鮮,指的是中國長江流域的四種魚,因其味美鮮嫩而得名。
銀魚:古稱“膾殘魚”。此魚形細長,身透明,體光滑,長約一指。喜棲息于近海的長江口,正規(guī)名字叫間銀魚,當地人眾稱“面杖魚”。因這魚細骨無鱗,色明瑩如銀,其味又極鮮美,故深受食客青睞。
刀魚:因此魚其狀似刀形,俗稱刀魚。刀魚“狹薄而長頭”,與鳳鱭有相似之處,但比鳳鱭個大,也稱江鱭。個大者有一尺來長。此魚特點是肉質細膩鮮嫩,入口即化,但絲毛骨較多,食之須小心。清明前大量上市。一過清明,其絲毛骨即變硬,價錢就開始下跌。
魚回魚:亦稱魚危魚,俗稱白戟。此魚特點其吻圓突,口腹部,體無鱗,大者長達一米以上。現產量急劇減少,大魚回魚已不易捕捉。魚回魚肉肥肉鮮,精燉紅燒,均為魚中名品。其鰾肥厚,可制魚肚,歷來為上等食用魚類。
鰣魚:古稱“魱”。形秀而扁,似魴而長,長約70厘米,銀白色,腹部具棱鱗。一般三四齡成熟,春夏之交,溯江而上,主要產于南通的長江入??诘侥暇┭啻壱粠У南掠蔚囟?。其味極為鮮美,更宜不刮鱗清燉,為長江魚類中的極品??上Ы暌褳l臨絕跡,其身價愈發(fā)昂貴。